• ylzzcom永利总站线路检测

  • “三智融合”改变未来交通

    类别: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19-07-11 浏览人次 :2911

    2019-05-10 10:05:12  原创 作者:杨晓光

    正在紧锣密鼓筹办中的“2019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展览会”规模宏大,将集中展示世界智能交通领域的最新成果。何谓智能交通,智能交通要做什么?众所周知,我们的城市本是文明进步的产物,但交通拥挤、停车难等令人头疼的“城市病”却日益严重,发展智能交通被认为是破解交通难题的一条途径 。

    “三智”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欧美日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面对日益尖锐的交通问题,运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综合改善交通,以1994年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大会为标志,拉开了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的大幕。今天,伴随着移动通信 、大数据和智能技术等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以智能网联交通 、多模式交通一站式服务、共享交通、主动交通管理与控制、可视化决策等为典型应用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已见端倪。建设中的“千年之城”——雄安新区 ,其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 、绿色、智能的交通系统 。

    智慧社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简称“三智”)融合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智能交通是个庞大的体系,包括先进的出行者信息系统 、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系统、紧急交通救援管理系统、车辆控制系统,以及高效的物流交通系统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阶段,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智能技术基础上,以知识、信息、人才为核心资源 ,实现城市管理和运行的智能化,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高度协调,以促进城市的和谐 、可持续成长。智慧社会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目标之一,以信息技术、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等为技术引擎,实现生产模式智能化、社会管理、治理和服务智能化。

    我国“三智”系统建设已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和计算资源,以及多模式通信网络等融合发展基础。伴随5G通信技术 、大数据运用 、人工智能等技术成果加速投入产业化应用,“三智”体系的融合发展逐渐变为现实。特别是“社会—城市—交通”的本质一体性决定了“三智”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未来“政 、产、学、研、用和资本”的通力合作,打破行业和技术乃至体制壁垒、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真正实现可应用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趋势 。

    “交通是人和物的移动,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 ,移动互联网为智能交通提供了强大的服务与管理平台 ,以及海量的多元异构数据和信息资源条件。特别是随着智能交通向智能网联协同和全息化方向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道路上的汽车像鱼群一样自由移动 、“无需红绿灯”亦可安全通过十字路口的时代将成为现实。那时,汽车可以动态地组成车群 ,通过云控平台实现交通系统阻塞最小、最安全且效率最佳化 ;当不能或不方便驾驶时,可开启自动驾驶模式,自动根据实时交通信息 ,选择路况最佳的行驶路线 ;那时老人 、残障人士也可单独驾车出行。虽然现在世界上测试中的自动驾驶汽车事故多发,甚至还出车祸,但发展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交通将是大趋势。

    国内重量级互联网企业大都投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

    未来的出行 ,比如要到北京去开会 ,智能交通出行云服务平台会马上提供一个最佳组合的多模式(私家车、出租车、地铁、公交、高铁和飞机等)一站式服务 ,并与路况、天气、住宿、会场、停车等相关联信息服务有机整合的方案。还有,如果要外出用餐,所选择的餐馆地点等指令一出,城市智能云计算平台就可推荐最佳的出行方式、预测行程时间、优化路径等;如果自己驾车出行,则会得到出发时刻、停车场及停车位诱导等服务 。这些功能原型系统,同济大学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研究中心已经实现。

    “三智”融合发展路径。首先要以社会 、城市与综合交通系统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 ,制定相关的数据 、信息和智能技术等统一的标准体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融合“三智”体系于一体 。包括建立集“三智”为一体的标准体系 ,从而实现跨领域横向、纵向信息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标准体系应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标准 、信息资源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信息安全标准 、应用标准等。

    统一数据资源 。打造数据与信息资源集约和共享数据平台已成为大趋势。智能社会建设中 ,应优化共享机制 ,完善共享平台,推动各方面数据向共享交换乃至交易平台汇聚 。从而实现建造、制造、金融、医疗、教育、旅游 、养老等与交通(人和物移动)的高度融合,汇成全社会共享的大数据平台、社会治理与服务平台。

    推动协同发展 。“三智”融合发展需要智能社会大环境下的各行业同步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和技术瓶颈 ,形成综合闭环智能治理—管理—服务—城市重构体系 。如智慧城市与智能交通一体化,则必须建立城市大数据汇聚管理与云计算分析平台 ,支撑城市与交通大数据从处理分析层向应用层 、全息感知层延伸。目前,急需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三智”相关各方应协同创建开放式“双创”平台。

    未来的交通和城市乃至社会管理正向服务发展,“服务及其科学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 。智慧城市和智能社会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至少包括城市用地  、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需求网 、公交等运输网、设施网、服务网 、互联网 、感知网、管控网、通信网 、机制网、神经网等,转化为巨大的服务体系 ,促进智能服务型智慧经济业态的形成 ,所以,国内重量级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例外地投入智能交通运输领域 。

    未来的智能交通系统将由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IOT) 、智能交通设施(ITI)、智能交通工具和智慧出行服务体系等重构。智能交通设施(ITI)包括全息感知网络、智能道路 、智能枢纽,以及充电道路与设施等;智能交通工具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系统 、共享移动和自动驾驶。智慧出行服务则趋于精准与品质化、及时与可靠、便利及舒适、资源约束及经济性等 。

    “三智”的融合发展 ,不仅正在并持续深刻地改变我们所熟悉的交通与运输体系 ,更将参与构建未来的社会与城市 ,促进社会组织与城市系统的深度整合 ,促进城市高度社会化 ;引导社会需求智能升级,促进移动社会的形成;重构交通系统 ,深度提升城市的功能和性能。因此,急需全面开展相关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 ,培育并发展智慧型产业和经济,培养跨学科、跨行业的创新型人才 。

    (作者为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授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研究中心主任)

  • XML地图